如何远离“甜蜜的烦恼”?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不做“小糖人”。

2019-11-27
22

有一种病,甜到忧伤。它就是你再熟悉不过的糖尿病。

最新的中国慢性病检测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以及3~5亿糖尿病前期人群。也就是说,我们有将近一半的几率,成为糖尿病的“候选人”。


timg1.jpg


糖尿病带来的不仅是血糖升高的表象,还可能是全身的代谢异常。因此,人们要从饮食、作息、运动等多个维度科学控糖,管好悄悄“越界”的血糖。


高血糖的信号

全国糖尿病疾病调查发现,60%的糖尿病人,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大多是被化验指标查出来的。


身体的一些变现可能是高血糖的信号!


全国糖尿病疾病调查发现,60%的糖尿病人,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大多是被化验指标查出来的。


身体的一些表现,可能是高血糖的信号!


-- 身体乏力,体重下降。

-- 口渴想喝水,小便增多。

-- 容易得毛囊炎,磕碰和蚊子叮咬的创伤总不好。

-- 女性反复泌尿系统感染。

-- 牙齿不好,容易感染。


有糖尿病家族史、40岁以上、超重或肥胖、孕期血糖偏高、生过巨大儿的人群,更应该重视以上身体变化,至少一年查一次血糖。


微信图片_20191114152455.jpg


“糖前期”离糖尿病有多远?

糖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间状态,是糖尿病的早期预警信号。根据危险程度不同,糖前期人群可分为两类:

--空腹血糖偏高(IFG):血糖介于6.1~7毫摩尔/升之间。

--糖耐量异常(IGT):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偏高,血糖介于7.8~11毫摩尔/升。


后者发展为糖尿病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


微信图片_20191114152522.gif


对于糖前期人群来说,生活方式及饮食方式干预的益处,往往比吃药还明显。


生活中的控糖指南

1、管理体重

超重或肥胖的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体重过低的人也容易患糖尿病。


可通过饮食和运动调整,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之间。(注: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


timg (2).jpg


2、合理膳食

每日所需热量: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


此外注意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摄入。


对于糖前期和糖尿病人群来说,饮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主食摄入

轻体力劳动者,每天主食摄入量不能超过5两。超重、肥胖人群减少主食摄入,但不能低于2两。偏瘦或中、强体力劳动者,主食摄入量可适当增加。

--适量吃坚果

坚果含有卵磷脂、矿物质等营养素,对大脑有好处。但含油脂较多,不建议多吃,例如花生一天不能吃超过10颗。

--水果挑着吃

对于血糖特别高、还没有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吃任何水果。


血糖水平理想时,可以吃些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柚子、橙子、草莓、火龙果、猕猴桃等,一天不能超过200克。


微信图片_20191114152539.bmp


--多吃粗粮

粗粮的升糖指数较低,且富含纤维素,能减缓人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


但如果有胃病、吸收不良、慢性腹泻等情况,也不能一味地多吃。

--少喝高汤

高汤含有过多蛋白质和油脂,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3、避免久坐

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群,要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推荐每周至少3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


4、增加睡眠时间

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包括午睡和夜间睡眠)总共小于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