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肠道菌群可能才是你肥胖、过敏、心血管病的源头!

2019-12-31
27

肠道菌群在肠道中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以人类所不知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在过去的10年中,肠道菌群对肠道疾病和系统性疾病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640.webp - 副本.jpg

平衡——万亿居民的复杂生态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它们既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这些菌群种类繁多,既有能发挥正向生理作用的益生菌,也有产生负面作用的致病菌,更多的则是中性菌。


2006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团队,首次证实肠道菌群可影响人的胖瘦。这令人们意识到,除了已被广泛研究的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肠道菌群也对人的生理和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640-1.webp - 副本.jpg

哪些疾病和肠道菌群有关?


1、肥胖

肥胖通常伴随着特定肠道细菌类群之间的比例改变。一些研究发现,胖人往往有更多类型的“坏”细菌,能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并帮助身体储存脂肪。这为体重增加创造了条件。


2、心血管疾病

肠道有害菌群可将肉类中富含的左旋肉碱代谢为三甲胺,三甲胺在肝脏中被转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可影响摄入肉碱后产生的TMAO水平,进而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


3、过敏

近期有研究表明,婴儿食物过敏的发生与肠道菌群中某些梭菌目细菌含量过少有关。补充这些缺乏的细菌,或者某些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菌,可使抑制过敏的免疫细胞数量增多,从而缓解过敏症状。


4、炎症性肠道病

炎症性肠病(IBD)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常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内正常菌群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而IBD患者的免疫系统则缺乏这种耐受机制,酿成宿主对正常菌群产生免疫反应,并进一步产生炎症因子攻击自身细胞,导致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如何改变肠道菌群?


1、饮食

如果改变饮食,例如从高脂肪、高糖饮食变成更高纤维、更多样化的饮食,是有可能重塑身体的肠道菌群,使其更健康。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可以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并导致整体更好的健康。


640-2.webp.jpg


--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的人,会吃进很多膳食纤维,可使菌群中降解纤维的细菌增多,对健康有益。


--好好吃饭不挑食,多吃用新鲜食材制作的饭菜,少吃高脂、高糖、高盐、高添加剂的垃圾食品,这或许是促进肠道菌群健康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2、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塑造肠道菌群。缺乏运动、常吃夜宵、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长期疲劳和压力过大,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因素已被证实不利于菌群健康,可促进多种慢性疾病。


肠道菌群既是病原体又是伙伴,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向有益的方向引导菌群变化,并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玛哈念益生菌,补充活性益生菌!


玛哈念益生菌,富含丰富益生菌,韩国四层包膜技术,经过胃液和胆汁的消耗后仍有足够数量的活菌活着到达肠道,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