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在办公区这个“高危”地方,3招教你躲开病毒

2020-02-07
5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年后返工还是应尽量减少出行,如果一定要返岗,务必做好个人防护,重点提防办公场所的3个高危地带,这些地方更易传播病毒。


办公区哪些地方最危险?怎样因“地”制宜地做好防护?小编综合钟南山院士的提醒,总结一份针对办公场所的防护指南。


最高危:电梯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空气不流通、人员密度大、人员来往频繁的地方,都是高危地带。


timg (1).jpg


电梯内空气极其不流通,且人员往来频繁,按钮更是高频接触的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最高。


防护建议:

乘电梯时务必戴好口罩;

有条件的单位,要频繁为电梯间消毒,尤其是按扭区;

接触按钮时,可用纸巾或消毒湿巾隔开;

如果手直接接触了按钮,出电梯后第一时间洗手;

在电梯里,不要用手揉眼睛、接触口鼻;

尽量不在电梯内交流;

低楼层的人建议走楼梯,爬楼时不要触摸扶手。


次高危:食堂/餐厅

食堂就餐时,人员密度大,且需脱下口罩,会对病毒的传播起到助推作用。


u=305053670,3159883263&fm=26&gp=0.jpg


防护建议:

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摘口罩;

摘口罩时,不要接触污染面,而应通过耳挂取下;

错峰就餐,避免扎堆;

避免面对面就餐,吃饭时尽量不说话;

有条件的人可以自己带饭。


第三高危: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也不能掉以轻心,做好防护对人对己都很重要。


u=2799955485,2366820424&fm=26&gp=0.jpg


防护建议:

办公室内也应佩戴口罩;

办公室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减少面对面交流,尽量线上沟通;

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勤洗手,传阅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

多饮水,每人每日饮水不应少于1500毫升;

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长;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

减少中央空调的使用。


除了根据场所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护外,钟南山院士还提醒即将返岗的人,一定要勤洗手,并正确使用酒精消毒。


勤洗手:

到单位,第一时间洗手;

吃东西前,先洗手;

到过电梯间、饭堂等高危区,回来洗手;

外出回来,马上洗手;

要接触面部,特别是鼻孔和眼睛前,先洗手。


微信图片_20200207124548.jpg

正确使用酒精:

像喷香水那样将酒精洒在身上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对平时容易接触到的物品进行消毒,如手机、门把手、电梯按钮和鼠标键盘等。酒精喷洒后自然晾干即可,不用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