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健康的胖:全身上下肉长哪里最“危险”?

2020-07-13
3

不少“胖友”们抱怨,脸上的肉最明显,腿上的肉最难减,但最不健康的胖,其实是胖在腰上。


科学家发现,脂肪分布位置不同,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真正危险的是脏器间脂肪,主要表现为腹部肥胖。

微信图片_20200707153548.gif


什么是腹型肥胖:

四肢修长,体重达标,唯独大腹便便,腰围过粗甚至超过臀围。这样的体型从外观上看很像“苹果”,也被形象地称作苹果型肥胖。


调查发现,即便是体重指数(BMI)在正常范围的人,仍有约 14% 是腹型肥胖。中国成年男女各有一个正常腰围标准,超过这个值,就要注意减腰围了。


男性正常腰围<85厘米

女性正常腰围<80厘米


3成国人被“腰粗”困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团队在3年时间里,抽取全国31个省、超过44万例代表性的人群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我国成年人里中近三成是“大粗腰”。其中男性占28.6%(1.40亿),女性占29.6%(1.38亿)。

微信图片_20200707153604.png


腰围越大,寿命越短


腹型肥胖是肥胖体形中最常见的一种,与脂肪堆积均匀的全身性肥胖或四肢肥胖相比,腹型肥胖的人更难减下来,所引起的健康危害也更大。


全身性肥胖者的脂肪多在皮下,脂肪密度相对较低, 通过运动比较容易消耗掉。

腹型肥胖者的内脏脂肪密度较高,难消耗,且他们体内的胆固醇、 甘油三酯含量更高,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更强,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病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可以说,腹型肥胖不单单只是身材上的难看,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险。

u=3501754881,2472833801&fm=173&app=49&f=JPEG.jpg
冠心病找上门

腰粗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腰不粗的人相比,腰围每增加9.5厘米,冠心病风险增高16%。


即使体重指数(BMI)正常,腰粗的人发生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高风险增加

腹部脂肪增加,容易血压过高,降低胰岛素的作用,产生“胰岛素阻抗作用”,加大糖尿病疾病风险。


调查发现,腹型肥胖者比全身性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高6.6倍。


微信图片_20200707153644.gif


更易患老年痴呆症

40多岁时腰粗的人,70多岁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6倍。


这是因为,内脏附近的脂肪藏着更多有关认知能力的激素。腰围增加,会导致这种激素的分泌水平下降。


患癌风险增8倍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报告称,腰围每增加1英寸(2.52厘米),患癌风险增加8倍。
韩国嘉泉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发现,腰围与18种癌症呈正相关性。
  • 腰围越粗,腹部脂肪堆积就越多,内脏出现癌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发病风险增高。

  • 与最小腰围组(女性≤68厘米,男性≤76厘米)相比,男女腰围超标者罹患肾癌的风险分别增加110%和91%。

  • 男女腰围超标者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会分别增加127%和62%。

3歩管理超标的腰围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新陈代谢变慢,如果不能平衡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腰围增长幅度会更加显著。

微信图片_20200708150919.jpg


世卫组织推荐一个测量腰围的方法:


被测者站立姿势,双脚分开25~30厘米。普通人将软尺经肚脐上方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绕一周测腰围。


01
调整饮食习惯

多加摄入绿叶蔬菜,适量吃水果
各种绿叶蔬菜往往是热量低,纤维含量高,多吃有助于提升饱腹感,帮助控制热量。水果的维生素含量丰富,但因为含糖量比蔬菜高,所以不能多吃,只能适量。

多喝水,少喝碳酸饮料及奶茶

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有助于新陈代谢。如果觉得白开水太过平淡,也可以适量喝点淡茶水或咖啡,但咖啡要限量喝。并且,减肥期间一定不要喝含糖饮料。

 

拒绝饮酒,尤其是啤酒

酒精的热量很高,喝酒能够轻易让人热量超标,很多人的大肚腩就是喝酒喝出来的。 


拒绝肥肉,少吃红肉

所谓红肉就是猪牛羊等畜肉,这种肉比鸡鸭鱼等禽肉的脂肪含量要高,减肥期间最好少吃。

 

戒掉高糖高热量零食

如饼干、蛋糕、点心、薯片、糖果、冰淇淋、蜜饯、果干等,像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也最好别吃。


做饭尽量自己动手,好把控油盐的使用量,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


02
保持良好姿势
长时间保持挺腰收腹的姿势,日积月累对减少腰围非常有用。
  •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工作半小时要起身走走。

  • 走路时要抬头挺胸,双眼平视,脚尖向正前方,自然迈步。

  • 站立时下巴稍回缩,腹部微微收紧,重心稍微向前。

03
创造机会进行运动

饭后最好站立或散步30分钟,平时要有意识地创造运动的机会,比如走路、骑车上下班。


推荐一种高强度间歇训练,即多种徒手训练组合。


比如高抬腿跑、原地开合跳、深蹲跳、两脚交替箭步蹲、深蹲、平板支撑等。
每组动作做1分钟,间歇20秒,做两三组循环后再换另一组动作。不用花太多时间,每次只要坚持2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