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被中国人排在“衣食住行”第二位的生活要素,也是中国人重要的社交媒介。然而,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一人食逐渐流行,更多消费者开始享受在饮食上的独立性,推崇起“单身消费哲学”。
很多上班族,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独自就餐。但对于经常独自吃饭的人来说,很容易造成自我放纵。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91名18周岁至35周岁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48.5%的人独自吃饭习惯“速战速决”。
牛津经济研究所和英国国家社会研究中心调查了8000多人,发现近三分之一的英国人,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吃饭。
“一人食”的正确打开方式
很多人独自吃饭都会“糊弄”。
集中表现为蔬菜量不够、粗杂粮摄入太少、动物性脂肪摄入过多、盐分过多、营养素结构过于偏向碳水化合物……长此以往,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平均每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原料复合化
如一碗粥或饭,里面放上杂粮杂豆等多种原料,就比单用大米营养丰富得多;一碗牛肉面,除了牛肉,还可以放入黄豆芽、胡萝卜丁、黄瓜丝、海带丝等蔬菜,有助摄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简化烹饪方式
要学会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简化饮食,即烹饪方式简单点,烹饪时间缩短点。
传统做菜较复杂,需煎炒烹炸,但把烹调方法换成炖、蒸、凉拌、烤、微波之类,事情就简单多了。
合理储藏
一般来说,蔬菜必须当餐吃完。
鸡鸭鱼肉都是可以储藏加热的食物,在冰箱里能存放1~2天。烹调一次,最多能满足两三天的需要。
粥类和其他主食都可以储存1~2天,同样可烹调一次多餐食用。
所以每餐只要取一份储备荤食,加一份储备主食,再烹调一两份新鲜蔬菜,准备一份水果,就可既轻松又营养地完成一餐。
对于经常靠吃方便面、热干面或包子、凉皮、凉面等应付三餐的人,由于缺少富含蛋白质食物及蔬菜,导致饮食结构单一、偏向于碳水化合物,而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不足。
建议搭配肉鱼类、鸡蛋、乳类、豆制品、蔬菜来改善其营养平衡,另外,最好再搭配水果作为零食。
餐桌上吃饭杜绝5件事
1
“菜来了,趁热吃!”这是饭桌上常听到的一句话。长期过热饮食会诱发食道癌等多种消化道疾病。
食道壁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反复如此,可能引起质的变化,发展为肿瘤。
2
如果吃饭时眼睛一直盯着手机、电视,便无法体验到饥饱,常因此而吃多。
就餐时最好停止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家长更应对其行为进行限制。
3
不管是出于礼仪,还是为健康考虑,都不能只夹爱吃的菜。
不爱吃蔬菜的人,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容易缺失,便秘就会随之而来。而不爱吃肉的人,不仅容易缺少人体所需优质蛋白、铁等,还会影响身体生长发育。
4
如果不经咀嚼,大脑还没提醒胃肠做好接收食物的准备,胃就一下子被塞满了,容易造成消化代谢功能紊乱。
5
吃一口热菜、喝一口冰镇啤酒或饮料,给人一种畅爽的感觉,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的搭配,这样做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一冷一热强烈刺激胃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胃痉挛或胃痛,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胃炎或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