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健康需要营养均衡的状态。但听过很多道理,你依然吃不对。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很多人问营养师:这会不会吃太多了,好难啊!而且易胖体质吃太多容易长胖?这你就不懂了吧——
最危险的不是吃太多,而是吃太少!
据《柳叶刀》杂志:2017年,全球范围内,大约1100万人口的死亡(约占总死亡的22%)与饮食相关。
我们通常以为,吃太多炸鸡薯条,高糖食物等是导致不健康饮食的罪魁祸首。虽然这些行为很不健康,但更可怕的是——
2019年柳叶刀发布了一份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7)研究系列报告。报告发现,全球饮食结构问题导致死亡的统计表,前三位分别是高盐、低杂粮和低水果饮食。
最危险的不是吃太多不健康的食物,而是我们健康食物吃得太少!

健康or不健康?看食物的营养质量指数!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是健康食物?
比如:牛油果、三文鱼、鸡胸肉……这些都是被宣传“营养价值高”而走红的健康食物。这些说法真的对吗?有没有忽悠的成分?有什么评价体系么?
有的。学术上来说,评价营养素质量常用指标是营养质量指数(INQ),即食物中某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与该食物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的比值。
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
INQ=1 该食物提供营养素能力与提供能量能力相当,为"营养质量合格产品"
INQ>1 该食物提供营养素能力大于提供能量能力,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并特别适合超重和肥胖者1
INQ<1 该食物提供营养素能力小于提供能量能力,为"营养质量不合格食物"2
简单来说,就是在同样的热量下,吃到更多营养,就是更好的食物。
比如健身的人常说三文鱼和鸡胸肉,比肥猪肉好。就是前两者所含蛋白丰富,热量还不高,所以营养价值更高。
还没听懂?必须解释一下专业名词。
营养素密度是什么?
营养素密度,指的是该食物所含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含量/人体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营养素密度越大的食物,在同等能量值的情况下,营养价值越高。
比如:成人每日维生素C至少要摄入量100mg/d。吃了100g的猕猴桃可以摄取131mg维生素c,但吃了100g的橙子,所摄入的维c还不到54mg。吃猕猴桃更简单达到摄入要求,所以说猕猴桃在维生素C含量方面的营养价值比橙子高。

能量密度是什么?
能量密度是指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是除了营养素密度,我们必须关注的另外一个专业词。
其实,能量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觉--这个食物带来的饱腹感!
能量密度高,就是那些“小个头却含有大能量”的吃食↓↓下面的这张图就能很明白地说明问题。

选择营养质量指数高的食物
基于上面介绍的营养学知识,我们知道:能量密度低且营养素密集的食物,是好的食物,推荐你可以多吃。相反,能量密度高且缺乏营养素的食物这些是建议你应该少吃的,最好不吃的食物。
有人会说,太复杂了,还是搞不懂。推荐你不妨参考国际知名营养专家Joel Fuhrman乔尔•福尔曼的食物金字塔,食物推荐顺序从底部开始,其中底部为营养质量指数高的食物,最上面的则建议少吃或干脆不吃。

日常生活中,教大家“三步”快速简单判断食物健不健康:
-- 首先看能量。
-- 再看食材的营养成分(营养素种类和数量,种类和数量多的一般更好;以及营养素含量的多少,根据自己的摄入需求来匹配)。
-- 最后要看烹饪手法,拒绝高糖、高盐的添加,减少油炸、烧烤等类食物的摄入。
单靠日常饮食就能营养均衡吗?
懂得辨别食物的营养价值非常重要,因为要达到“营养均衡”的理想状态,主要依靠合理的膳食安排。大家可以遵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把日常饮食品种和数量搭配好。

健康法则第一条:营养均衡是基础。
吃得健康,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建议大家日常多吃健康的食物,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粗粮等,合理搭配膳食,对食物营养质量有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达成营养均衡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 于康
玛哈念生食,丰富均衡的一餐
玛哈念生食包含丰富多样的全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莓类、菌菇类、海藻类等48~55种天然食材,合理搭配,营养均衡。1餐可以摄取到丰富的植物性营养素。
玛哈念生食也让你可以摄取到食物的全部营养,如糙米,含有胚芽、胚乳和米胚层;蔬菜类食用蔬菜的根、茎、叶;水果类食用果皮、果肉和籽,营养均衡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