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碗里有肉”是生活富裕的标志。如今日子越来越好,吃素的人反而多了起来。近10年,全球素食人口增加了10%左右,中国的素食人群也在壮大。
吃素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吃素大军。但吃素之后,身体到底会发生哪些变化?如果坚持吃素100多天,会发生什么?


在16周(112天)的跟踪研究中,干预组受试者被要求遵循以水果、蔬菜、全谷物、豆类为基础的低脂、纯素食饮食,但并不限制能量摄入,并补充维生素B12;而对照组则不改变饮食。两组受试者的运动及用药情况也没有改变。

在短短16周内,坚持以植物为基础的低脂、纯素食饮食,即可促进超重或肥胖人群的餐后代谢,减轻体重、胰岛素抵抗以及肌内和肝细胞脂质水平,改善与代谢有关的多项危险因素。
研究通讯作者、美国责任医疗医师委员会临床研究主任Hana Kahleova博士表示:“低脂、纯素食饮食不仅减肥,还改善了心脏代谢,这还将降低他们心脏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一般来说,素食是指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然而,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素食者容易缺乏一些对人体非常重要的营养素。

素食者易缺乏铁,女性朋友更易缺乏,因为生育和月经等都会增加铁的排出,会使体内铁的贮存不足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动物血、肝脏、瘦肉,这些动物性食品中的铁主要是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高;
而黑木耳、紫菜(干)、蘑菇(干)等植物性食物虽然铁含量较高,但主要是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低,不过维生素C可以帮助这些铁的吸收利用,因此建议素食者在饮食中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必要时可补充Vc片。
这种维生素能营养神经,缺乏易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发酵食品和菌类食品中。
蛋奶素食者只要保证奶制品、大豆和绿叶菜摄入,就基本不会缺钙;纯素食者因为不吃奶制品,需要多吃其他富含钙的食物,比如豆腐丝、豆腐干、腐竹、绿叶菜等。
对纯素食者来说,锌缺乏的危险较蛋奶素食者高,精白米、蔬菜、水果中的锌含量较低,但坚果、粗粮是锌的良好来源,如黑芝麻、松子等。
发酵豆制品也是锌的良好来源,素食者特别是纯素食者,可以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
谷类、蔬菜、水果、菌藻类、豆类及其制品均是素食者蛋白的重要来源,但谷类、菌藻类,特别是蔬菜和水果蛋白质含量低,易造成优质蛋白质缺乏。
建议素食者增加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并和谷类食物搭配食用。
总体来说,相对于纯素食者,蛋奶素食者容易保持营养素平衡,只是铁吸收率偏低,要注意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谷物是素食者能量的主要来源,能提供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全谷物营养素更丰富,应该适量增加。素食者不能偏食,每天摄入的食物应至少12种,每周至少25种。
大豆食物与谷物搭配,可发挥蛋白质互补的作用,令营养明显提高。例如,用玉米粉、小米粉、豆粉混合制作的面食,营养堪比猪肉。

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B族维生素、钙、铁等,常吃有益心脏健康。
藻类中含有较多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菌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真菌多糖类,可作为素食人群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全素者每天应吃坚果20~30克,藻类或菌菇5~10克。蛋奶素人群每天摄入坚果15~25克。
素食者食用量与一般人群一致,即保证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天天吃水果,每天摄入300~350克,不能用果汁代替。
消化系统——需要黄色微甘甜的食物来营养。像南瓜、玉米、黄豆、杏、香蕉、柠檬、橙、小米等。可调节肠胃消化功能和减少色斑,养脾。
呼吸系统——需要白色微辛辣的食物来营养。像茭白、土豆、莲藕、冬瓜、平菇、白花菜、白萝卜等。可预防溃疡和安定情绪,养肺。
循环系统——需要黑色微咸的食物来营养。像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香菇等。可增强造血功能,通便、养发,养肾。
免疫系统——需要绿色微酸的食物来营养。像芹菜、奚兰花、包括各种绿叶蔬菜等。含丰富的叶酸和钙,养肝。
内分泌和血液系统——需要红色微苦的食物来营养。像西红柿、红辣椒、红薯、草莓、红枣、西瓜、大枣、桂圆、茄子、紫菜、紫椰菜、紫葡萄等。可增强毛细血管弹性、改善心血管功能,养心。
所以红、黄、绿、白、黑五色,酸、甜、苦、辣、咸五味的食物,就是我们每天都应该吃到的,这样我们的机体才获取了均衡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