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新研究证实:有种高血脂是“糖”转化来的!G.Life玛哈念生食,低GI均衡饮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人数超4亿。想要正确控制血脂,光少吃肉,是不够的。

研究者指出,高血脂风险与糖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中常常被忽视。
人摄入过多的糖时,会转化为大量甘油三酯,血脂水平随之升高。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发现,长期高糖饮食,会加快肝脏细胞储存脂肪的速度,导致脂肪聚集在肝脏周围,形成脂肪肝。
糖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热量,过剩的热量会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也会升高。
包括蔗糖、果糖、糖浆、淀粉在内的各种糖类能促进坏胆固醇合成。富含上述成分的食物有甜饮料、甜食、精制谷物(精米白面)等。
食用甜食后,血糖迅速升高出现应激低血糖反应,产生短暂的饥饿感,让人误以为自己没有吃饱而大量进食,最终导致肥胖和血脂升高。
血糖升高可能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产生胰岛素抵抗,抑制脂肪分解,进一步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
血脂异常与否,主要看四项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参考标准如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降低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也被称作“好胆固醇”,血脂化验结果在1.3毫摩尔/升以上为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容易造成胆固醇在血管的堆积,增加心脏病风险,被称为“坏胆固醇”。
过分强调低脂饮食来降血脂,可能导致好胆固醇摄入不足,且因减少肉类摄入而食用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更不利于控制血脂中的甘油三酯。

饮食中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如坚果、深海鱼、豆制品、牛油果等,有助提升身体的好胆固醇。
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分别仅为16.1%、7.8%和4%,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不管什么类型的血脂异常,都首先推荐饮食控制,除了要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外,控糖尤为关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肉类120~200克,且肉类最好选择鱼、禽、瘦肉等。
进食量过大,多余的热量就会储存在体内,增加体重和血脂水平。饭前喝杯水或喝汤、吃饭时细嚼慢咽等,都可以达到控制食欲,减少饭量的作用。

“坏胆固醇”偏高时,要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在每天300毫克以下。不建议吃动物内脏、脑、蛋黄、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
甘油三酯偏高时,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少用油,不吃肉眼可见的肥肉或动物油脂、奶油。尽量不吃或少吃甜食,水果每天食用不要超过200克。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5%以下最佳。按轻体力活动女性每天消耗的总热量来计算,大约是22克。
一般来说,一罐苏打水含糖量为12克;一片全麦面包含糖量为8克;一块奶油糖含糖量约20克;一瓶500毫升的甜味饮料含糖量约40~50克。
用水果、低脂牛奶和酸奶来代替甜食,或者用蜂蜜和果汁代替糖,都可以减少糖的摄入量。
G.Life玛哈念生食包含丰富多样的全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莓类、菌菇类、海藻类等48~55种天然食材,五色食材,合理搭配,营养均衡。1餐可以摄取到丰富的植物性营养素。
G.Life玛哈念生食采用冷冻干燥技术,保留原料中的95%左右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叶绿素、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同时含有更多植物保健成分(叶绿素、花青素、胚芽、酶等),这些成分各有健康益处。
一餐一包,让轻松摄入身体所需各种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