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火锅、甜食,这几类食物才是真正的「解压食物」!
对很多人来说,感到疲劳爆表、心情低落时,最简单的解压方法就是「吃点好的」。炸鸡配奶茶、火锅串串香、奶茶、可乐、啤酒......没有这些美食解决不了的烦恼。

高甜、高热量的食物或许能让你获得短暂的快乐,但长期如此饮食,不仅起不到“解压”的作用,还可能带来诸多慢病。
如何科学的通过饮食调节情绪,一口一口“吃”出健康?
4种饮食习惯让身体更“累”
“化悲愤为食欲”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情绪,但方法不对,反而会大大增加身体的疲劳感。
01
爱吃甜食
吃下甜食会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到快乐,但是短暂的快乐之后我们可能会感到更不开心了。这是因为快速摄入大量的糖份会让我们的血糖水平快速升高又快速降低。这种血糖震荡会带来许多副作用,比如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感到疲倦,让我们变得「不抗压」。
同时,大量摄入甜食还会导致发胖和负罪感,原本的「解压」食物变成了新的压力来源,实在是得不偿失。

◆建议减少吃甜食次数,每周不超过两次,并限制食用量,例如蛋糕每次只吃2~3指宽。
02
主食吃太少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大脑、神经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如果主食吃太少,大脑和神经系统缺乏充足的能量,就容易让人乏力、情绪不佳。

另外,主食吃太少,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体内储存的糖原被快速耗尽,会导致水分丢失,蛋白质、脂肪分解,人体易出现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
03
不吃红肉
红肉,也就是猪牛羊等畜肉,铁含量丰富,如果长期不吃红肉,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这时人就会感觉情绪低落、困乏无神。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每日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为120~200克。可以每天吃一点红肉,每次控制在1两左右;也可以每周吃3~5次,不要一次吃太多。
平时可挑选一些新鲜的瘦肉,如牛腱子肉、里脊肉等,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的肉类,“三高”人群尤其要少吃。
04
吃得太油腻
大量脂肪进入小肠,会导致小肠分泌的胆囊收缩素增加,进而促生困意。
日常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30克。
每次高脂饮食后最好吃几天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脂堆积,减轻身体各器官的负担。
科学饮食帮你“吃”回快乐
吃法不对可能招来疲惫,但正确的饮食也可以舒缓神经和身体。比起火锅、甜食,你的身体可能更需要以下“解压食物”。
富含B族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吃走压力
焦虑不安、郁郁寡欢、情绪不稳定等均与人体缺乏维生素B密不可分,其次是钙元素。
由于B族维生素溶于水,很容易被代谢,在体内几乎无法长时间蓄积,必须每日补充。紫米、荞麦、红豆等杂粮,小油菜等绿叶蔬菜,奶制品、蛋类等都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多吃鱼对调节情绪大有益处,土豆和牛肉等含量也较高。

富含镁的食物:吃走焦虑
人体镁元素摄入不足会使神经细胞易受刺激、情绪不稳,引发恶心、焦虑、失眠等不适。
平时可多吃绿叶菜、粗粮、坚果、牛奶等含镁量丰富的食物。其中,绿叶菜颜色越绿,含镁越多。
富含铁的食物:吃走疲惫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铁的摄入有助人体恢复精力和元气。
猪肝、鸡肉、鱼肉等动物性食物中富含血红素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补铁的同时要多吃花椰菜、柿子椒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

富含钾的食物:吃走无力
人体缺钾会软弱无力,影响精力集中,钾元素这种电解质可直接连通大脑神经,可使大脑神经介质正常有序地工作,确保大脑轻松。
富含钾元素的食品有家禽、鱼、肉、牛奶、奶酪、粗粮、土豆、豆类和坚果、香蕉、荸荠、杏、柑橘类等。
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吃走烦躁
氨基酸、色氨酸进入大脑后可提高神经介质血清的水平,而神经介质血清则被公认为具有镇静剂的功效。
全麦面包可迅速地向大脑补充氨基酸、色氨酸等营养成分。除全麦面包,蜂蜜、葵花籽、银耳等含有多种氨基酸外,还有蛋、奶类、羊肉及鸡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是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